-
从最后一只白犀说起……
文丨北京大兴区政协副主席、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 我在科普演讲中经常引用联合国某官员的一句话:如果达尔文还活着,他的工作可能就会致力于物种的讣告,而不再是物种的起源了。此话怎讲?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地球物种快速消失的时刻,甚至这一个个物种的命运,处在了个体数量的倒计数状态,五、四、三…… 最近...
-
宠物不是商品:请以领养代替购买
“以领养代替购买”是动物保护人士共同的心声,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还可以减少买卖,解放繁殖犬,使它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统计,全球大约有7亿只狗,其中70%为流浪犬。中国范围内流浪犬只数量一直未有权威数据。然而根据一些当地团体预估,光是在中国就有数百万只流浪动物急需爱心家...
-
动物扫雷能手—冈比亚鼠 效率是人类工兵20倍
我走在安哥拉农村的一片地雷区里,跟在一只巨型老鼠后面。 这是一只冈比亚鼠,从鼻尖到尾尖的长度可以达到近3英尺(约合0.91米),能让猫咪们做噩梦。不过,这只老鼠不仅是个“巨人”,而且是一位“天才”,因为它已经学会用气味来探测地雷了——眼下正使出浑身解数,防止我这样的人类被炸成碎片。 这些啮齿类扫雷专...
-
波兰渔民捕巨型鲇鱼—六须鲶鱼 腹内发现纳粹军官遗骸
资料图:两名波兰渔民在该国西部的奥得河,捕获一条巨型鲇鱼,长约4米,重达200多公斤。 令人意外的是,波兰人在剖开鱼腹后发现德国纳粹时期的金属材质的军章。 据俄罗斯RIDUS新闻网4月20日消息,两名波兰渔民在该国西部的奥得河,捕获一条巨型鲇鱼,长约4米,重达200多公斤。 令人意外的是...
-
这只猫在车站里一坐就是10年,它思考人生吗?
话说,在荷兰的一个叫Rotterdam-Kralingen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有轨电车站,无论你什么时候路过这里,都会看到在这个位置上窝着一只猫,正襟危坐,安神闭目,十年如一日。 在这条线路上开车的电车司机说:“我在这儿开车10多年了,每天都能看到它坐在这个位置上,就算外面下着雨人们都挤在屋檐下站着...
-
螳螂杀夫?没那么普遍
提到螳螂,中国人,尤其是80后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部动画经典——《黑猫警长》。在这部动画里,一只母螳螂吃掉了她的新婚丈夫,经过调查之后,大家却发现这是螳螂家族独特的习俗,因而原谅了“嫌疑犯”。 《黑猫警长》剧照 螳螂弑夫的故事并不是我们的专利。事实上,凭借着醒目的外表、庞大的体型和勇武的习...
-
一个“乌鸦喝水”,还搞了这么多研究!
很多人小学的时候都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四处找水喝。它发现一个瓶子里有水,但是够不着,于是聪明的乌鸦把石子丢进去,升高了水位,从而喝到了水。 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可能是伊索寓言,名为“乌鸦和水罐”,佩里索引号为390。在伊索的原版里,乌鸦先是试图把水罐弄翻,发现力量不够,然后想到了丢...
-
狗眼看人亲,只因催产素
你凝视着TA。你的大脑中正发生着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凝视让你的大脑开始大量分泌催产素,而催产素让你对TA的感情越来越深,让你花更多的时间陪着TA。你所不知道的是,TA脑中的催产素也在增加,让TA也越来越爱你,每天痴痴地盯着你看的时间越来越长……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你们在一起了。 别激动,我们说的是狗。...
-
盘点全球最恐怖生物入侵?
每年春夏季,被称为“生态杀手”的水浮莲就会疯狂生长,今年也不例外。惠州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两江”市区段的水浮莲主要来自于上游,近几年来,惠州每年用于打捞水浮莲的经费超过200万元,但水浮莲繁殖速度太快,依然难以根治。 2013年,中国广西南宁市郊出现非洲大蜗牛,繁殖力极强。这种被我国首批...
-
挪威:蚯蚓从天而降
挪威南部天上掉下的蚯蚓让气象学家和生物学家十分困惑。 生物老师Karstein Erstad在卑尔根城外的山上滑雪时目睹了这一神奇的景象。他说:“我在雪地上看见了成千条蚯蚓,开始我以为他们死了,把它们放在手上才发现原来它们还活着。”他开始以为这些蚯蚓可能是从地底下爬出来的,然而鉴于山上的雪至少有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