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动物受关注度与其栖息地有关
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疣猪极少获得研究人员关注。 替爪哇疣猪感到惋惜。这种在其土生土长的印度尼西亚已高度濒危的有蹄类动物,需要一些科研上的支持。但在2014年,它仅获得一篇学术论文的关注,而已发表的关于并未有灭绝危险的全球性物种——野猪的论文比这多不少。光是野猪被重新引入苏格兰,就成为12项研究的...
-
赤道几内亚的猴子正因人类猎杀走向灭绝
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上的狩猎活动威胁着红疣猴,它们正徘徊在灭绝边缘。 很难让人忽视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森林中的红疣猴,那里距离喀麦隆的海岸线不远。这些长着橙色和栗色蓬松毛发的灵长类动物会发出类似农场动物一般的叫声。 尽管它们有着出众的沟通技巧,但吵闹声同样也是其濒危现状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猎人能轻易找...
-
研究发现栉水母居然有屁眼
科学家们拥有一条进化的时间轴,它能解释动物第一次进化出屁眼的时间和方式。但现在一个栉水母拉屎的视频让这条时间轴受到了质疑。制作这个视频的研究人员们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呈现在了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汀举行的Ctenopalooza(一场栉水母研究会议)上。 栉水母隶属于栉水母动物门。从它们的外表来看,它们非...
-
雌雄同体猫安琪儿将做手术选择性别了
一家英国喵星人慈善机构正在筹集善款为一只猫进行性别再定位手术。 猫猫之友阿克林顿分支机构的志愿者们给这只不寻常的猫猫取名为安琪儿,它是只白色的带斑纹小猫。慈善机构位于兰开普郡,专门收养迷路或流浪的猫,直到它们找到新的主人。创办人安迪·理查德(Andy Richards)今年54岁,他说从未遇见过这样...
-
长江刀鱼好吃稀少价格疯涨 或将成野生保护动物
刀鱼、鲥鱼与河豚并称“长江三鲜”,出自长江下游,基本上都是季节性回游鱼。每年春天,到日子就来,到日子就走,充满了季节性的魅力。 “长江三鲜”中,野生鲥鱼在上世纪已经绝迹,如今吃到的鲥鱼都是人工养殖的。而每年可以吃到河豚和刀鱼最长也只有明前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过清明,肉质粗老,骨头变硬,行家是不会再...
-
气候变化导致鱼龙灭绝
鱼龙是中生代的一种类似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科学家们认为,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最终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大约在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鱼龙灭绝了。这比恐龙大灭绝早了2800万年。那么,它们是如何灭绝的...
-
株洲村民地里挖出十多条罕见两头蛇
唐顶红挖出的“两头蛇” 前日上午,天元区雷打石镇龙岩村村民唐顶红在田里挖土时,突然翻出十七八条“大蚯蚓”。他细看才发现“大蚯蚓”原来是蛇,蛇身两端都有“头”,其中一个头还不时吐出信子,这可把他吓了一跳。 [发现]10多条“大蚯蚓”扭成一团,都有两个“头” 前日上午10时多,唐顶红在自家田里挖土。...
-
中国首次公布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
中国公布了首个控制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科学家希望标准的实施能同时提高实验动物的条件和中国与国际研究的合作前景。 上周标准草案公布寻求公众意见,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始实施。涉及安乐死、疼痛管理、运输和住所等主题。标准还规定了饲养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所需经费。中国科学家称,国家法规的缺乏阻碍了一些国际合作,因...
-
青岛农大成功培育扇贝新品种渤海红
青岛农业大学近日宣布:一种集适应性强、生长快、个头大、病害少等众多优势于一身的扇贝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这种由青岛农业大学王春德教授科研团队历时10多年培育而成的“渤海红”,是我国培育推广的首个海湾扇贝种间杂交新品种,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我国北方的扇贝养殖业一直以海湾扇贝为主,但随着...
-
雌性动物会扮丑来避免性骚扰
一项新研究发现,雌性动物会故意变得没有那么光鲜亮丽来避免被性骚扰。 艾克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这可以成为解释“为什么一些雌性动物没有她们雄性同伴那么靓丽”的原因。 《每日科学》报道称,许多雄性物种都会通过显眼的羽毛,记号或者是展露的一些姿态吸引雌性的性注意。但是雄性也能对他们的伴侣十分挑剔,所以缺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