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古老今鸟型类化石——弥曼始今鸟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世界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弥曼始今鸟。它距今已有1.3亿年,比此前所认为的最早的今鸟型类化石早500万年。相关报道发表在5月5日出版的《自然通讯》上。 研究者对收藏于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两件鸟类化石做了形态学研究,认为新标本为红山鸟类...
-
巴西亚马逊:地球上最神奇的“生命王国”
巴西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第四大国和南美洲第一大国,巴西国土面积70%以上都是自然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亚马逊热带雨林”,地球上最大的原生态淡水湿地、面积达2500万公顷“潘塔纳尔湿地”,以及被亚热带原始丛林环抱、广袤的鸟类聚居地...
-
有些动物为什么没有大脑?
一些极为简单的动物已经成功“摆脱”它们的大脑,例如海绵,因为大脑对它们的存活没有任何作用。摆脱对大脑的依赖可能就是它们生存至今的关键所在。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弗兰克-希尔斯表示:“如果你坐在海床上,只滤食从你身旁流过的食物,你就不需要一个大脑。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大脑是对能量的一 种浪费,你无法...
-
基因组图谱全面揭秘鸟类演化“大爆炸”历程
一项历时四年之久、雄心勃勃的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全面解析现代鸟类基因组图谱,使约6600万年前地球上庞大动物类群恐龙覆灭之后出现的鸟类演化“大爆炸”历程浮出水面,并深入解答了很多疑问。主导这项研究的国际鸟类基因组研究联盟不久前以专刊形式集中公布了28篇首期研究成果,其中8篇刊登在《科学》杂志鸟类专刊...
-
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鱼类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负责的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该成果由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据该所研究员汪亚平介绍,该研究采用鸟枪法测序策略,分别对一尾雌...
-
科学家计划将猛犸象体内耐寒基因植入亚洲象 最终复活猛犸象
目前,科学家从冰河时期猛犸尸体中提取一种基因植入人体细胞,使未来成功复活猛犸更近一步。 研究人员对比分析猛犸与亚洲象的基因组,试图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这项研究工作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负责的,将有助于揭晓猛犸如何适应北极圈寒冷环境。遗传学家指出,这项研究将指引现代大象如何“基因重组”适应西伯利...
-
香蕉中吃出致命剧毒蜘蛛群
一般家里如果有些地方疏于打扫,很有可能会有蜘蛛在角落里搭窝。不过,英国斯坦福得郡一家人却遭遇了“蜘蛛危机”,他们在买回来的香蕉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毒的蜘蛛。而受到惊吓的这家人,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夺门而逃。 这位受惊的父亲名叫杰米•罗伯茨,现年31岁,当他拿出从水果店买来的香蕉时,发现在其中一根香...
-
外太空极端环境都杀不死的水熊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在外太空中生存,你的血管会破裂,肺部气体会逃逸,短短15秒时间内就会失去意识,宇宙辐射也会破坏人体细胞内的DNA。不过,有一类动物却可以在外太空生存下来,这就是体长仅1毫米的水熊。 2007年,数以千计的水熊附着在一颗卫星上被发射到了太空。在卫星返回...
-
帆水母为何集体自杀?
2015年4月,连续几周时间,美国西海岸沙滩上都出现了成千上万神秘浮游物。它们身体透明,呈蓝紫色的伞状,看上去黏糊糊一片。据估计,浮游物的总数超过了十亿只,它们密密麻麻拥挤在海滩上,其中大部分已经死亡,剩下的也都奄奄一息。 这些神秘浮游物是什么?它们为何要集体上岸自杀呢? 浮游物原来是帆水母 最早...
-
四川短翅莺:首个以中国鸟类学家命名的鸟类新种
2015年5月1日,中国生物类英文期刊《鸟类研究》(Avia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一篇新的论文,报道了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一个鸟类新种——四川短翅莺(Locustella chengi)。这是继2008年发表的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和华西柳莺(Phy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