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玳瑁海龟25年终见成果
经历了150多年大规模种群灭绝和25年全球贸易禁令等保护努力后,阿纳文斯(Arnavon)群岛玳瑁海龟的种群规模得到恢复。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博士说,“现在,经过25年的法律干预和实地保护,玳瑁海龟已经可以搬出‘重症监护病房’了”。 在南太平洋,玳瑁海龟是寿命最长久的海...
-
从17只到3000只 南非白纹牛羚再现生机!
羚 —— BONTEBOK 南非白纹牛羚:最传奇的保护故事 The Most Dramatic Conservation Success You’ve Never Heard About 没听说过南非白纹牛羚? 如果搞一个非洲知名动物排行榜,南非白纹牛羚一定名落孙山。你可能压根没听说过它!但是南非...
-
蜜蜂霸占高速收费站,究竟是为何?
聚集在收费站的大量蜜蜂 工作人员正在喷水击退蜜蜂 “战死”的蜜蜂掉了一地 近日来,宁连高速南京主线收费站的收费岗亭窗户紧闭,只有在收费时才开一下,收费结束后,收费员则动作迅速地关闭窗户;过往缴费司机也是胆战心惊,窗户只敢留出一条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收费站被一群蜜蜂“霸占”了,其实,它们...
-
宁波渔民捕获中华锦绣龙虾 色彩斑斓引围观
近日,宁波象山渔民李军方在渔山岛附近海域捕获一只色彩斑斓的“神虾”。这只龙虾个头很大,重约1.85公斤,身长55厘米,触角长102厘米。身体呈青绿色,触角和头部为深蓝色,四肢黑白相间,还有不少黄色斑点点缀其中。据老渔民介绍,这是“中华锦绣龙虾”,在舟山到温州一带海域很少见。 记者从网上获悉,201...
-
老母鸡下蛋7年突变公鸡 专家称与雌雄激素不平衡有关
长出鸡冠的母鸡 胡丰盛 摄 长出鸡冠的母鸡 胡丰盛 摄 据中新网消息,家住浙江永康的的农户顾金苏家,有只母鸡,7年来,一贯“产量”均衡。然而,近日不但停止下蛋,还华丽丽地变成了公鸡模样,长出了鸡冠,左邻右舍都连连称奇。 这只神奇的母鸡生长在永康市舟山镇的上丁村。它脖子上的羽毛呈金黄色,身体大部分...
-
暖心!英国情侣脱下外套为陌生小狗遮雨
据英国《镜报》报道,近日,英国一对情侣脱下外套为雨中一只小狗遮雨的暖心举动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他们善良的行为也受到了众人的称赞。 据悉,这只阿尔萨斯牧羊犬当时正被绑在灯柱旁,在雨中瑟瑟发抖,但它的主人却毫不知情,仍在附近的玛莎百货购物。此时,一对情侣发现了雨中发抖的狗狗,于是两人中的男子脱下了自己的...
-
时隔三十年,毛绒绒的鹦鹉螺再次被发现
这张特写照片显示出了异鹦鹉螺毛绒绒的外观、壳上清晰的螺纹和细如针孔的眼睛,纤细而灵活的触手从较为坚固的触手鞘中伸展出来,其他鹦鹉螺目的动物也是如此。 撰文 摄影:Peter Ward 能与久别的老友重逢,这自然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在发现毛绒绒而又黏糊糊的异鹦鹉螺(Allonautilus scro...
-
研究揭示黑熊如何在冬眠期间强身健体
黑熊开始冬眠后,几乎整个冬季不会翻身。这样长久不动对于人类来说容易导致骨骼弱化并变脆,但是当熊在春季出窝时,它们的骨骼几乎没有变化。现在,一项新研究表示,这种动物在抑制和平衡骨骼重塑方面的能力或许为此提供了一个难以被发现的解释——骨骼重塑是一个终身的两步走过程。在此过程中,成熟的骨组织从骨架中被移...
-
动物也受”诱饵效应”影响
人类的活动常常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偏离完全的理性行为,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并非人类的专利。这项研究通过分析一种蛙的求偶过程发现,它们和人类一样会受到”诱饵效应”的影响。 所谓诱饵效应(decoy effect),指的是面对两个各有利弊的选项时,由于第三个选项的加入,会变得更加倾向于其...
-
浙江男子疑钓到身价高昂的中华锦绣龙虾
苍南“钓友”钓获的大龙虾,疑是身价高昂的“中华锦绣龙虾”。 去年温岭巾有人捕获一只硕大的“中华锦绣龙虾”,终以6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售出。(资料图片)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赤溪镇中墩的一名张姓“钓友”,日前在福建泰屿镇海垂钓时,意外钓获一只大龙虾,经网上图片比对后,发现该只大龙虾可能是身价极其昂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