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鸟的溺爱
作者:陆春祥 明朝冯梦龙《古今笑》中,有一只顾此失彼的小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想当初,翠鸟也是深知世道的险恶,而懂得要好好地保护自己的。不是说,将屋子建在高处,就能避免所有的灾祸了,但高处总比低处好,它所遭受的危险系...
-
白鹇之死
作者:陆春祥 明朝冯梦龙《物性之愚》,写到了白鹇,一只过分爱惜自己却常送命的鸟:白鹇爱其尾,栖必高枝。每天雨,恐污其尾,坚伏不动,雨久,多有饥死者。 冯作家这段对白鹇的描写,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解读。 第一,白鹇的美丽无瑕。这只美丽的大鸟,它有着长长漂亮的尾巴。在它看来,它的美丽,就在于它的尾巴。这样...
-
我和流浪狗宁馨的故事
作者:冯八飞 宁馨是条高位截瘫的流浪狗。 我们全家怕狗。 母亲怕狗,是因为解放前参加革命时已是北京破落贵族之家,穷人家孩子走到哪里都遭狗撵,吓怕了。父亲家更穷,是地道成都农民,更怕富人家的狗。 因此,他们从心底深处仇恨狗。可是,穷人再恨也不敢打富人的狗啊。所以,只剩下怕。 我也从小怕狗,因为50多年...
-
没有特技的时代,电影中的动物们究竟有多拼?
作者:董苏豪 在好莱坞拍摄涉及动物的电影电视中,美国人道协会的标志都会出现在片末,并打上“未伤害任何动物”的标志。但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它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如今,影片后期制作和电脑合成技术的进步,使得动物能够完美地拟人化。如《夏洛特的网》中,在技术的帮助下,蜘蛛君也可以超现实主义地织出带有英...
-
致命的天敌是自己
一群体型庞大的牦牛在荒野里寻找青草。几只狼突然出现在不远处。领头的牦牛发现危险,迅速做出反应,带领牛群奔跑起来。狼也随着牛群奔跑,寸步不离。终于,有一头体弱的牦牛掉队了。狼将它包围住,不停地进攻。牦牛与之拼杀,由于年迈体衰,寡不敌众,半小时后倒在地上。 一只蝎子在沙漠中缓缓前行。它突然看见前面有动静...
-
当鸟儿放弃了飞翔
作者:马少华 在二百多年前,新西兰有很多种不会飞的鸟儿,它们悠闲地在新西兰广袤的大草原上散着步,尽情地享受着新西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然而,二百多年过去了,这些鸟儿却相继灭绝了,到今天,在整个新西兰群岛上,不会飞的鸟儿只剩下了一种。 这种灭绝现象引起了鸟类学家的普遍关注,在研究中他们发现,其实这些...
-
善意的伪装
作者:陈璇 对于一些野生动物研究者来说,天天都是万圣节。他们装扮成各种野生动物的模样,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当然图得不是自娱自乐或者吸引别人的眼球,而是想获得动物们的好感。 伪装不是穿上夸张的动物服装那么简单。 真正的伪装,不仅外观可以迷惑对方,连气味、习性和行动方式也会被动物视为同类。伪装成动物的...
-
梁小雨:美国的动物
若以数量来类比,美国的松鼠大概就是我国的麻雀。它们可以任意走在喜欢的地方,栅栏上、树上、屋檐上享受着它们的自由。并且由于数量繁多与法律保护,大家也都懒得理它们了……初来乍到,我尚为客,松鼠才是主人。我拿着相机对它们吧唧吧唧地拍,想来它们也觉得很奇怪,自己的尾巴毛儿是今天没理顺吗?彼时我姐姐在一旁悠...
-
德瑞克•朱伯特《不干涉》
野生动物电影纪录片的制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贝弗利·朱伯特夫妇,从年轻时就一直居住在非洲博茨瓦纳的野外环境中,至今长达30年。在拍摄过程中,朱伯特夫妇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但不管画面多么惨不忍睹、多么惊心动魄,他们始终不去介入,只专注于拍摄。 有人曾这样问朱伯特夫妇:“当食肉动物在捕杀弱小动物时...
-
麻雀的坎坷历史:从四害到保护动物
一说起麻雀,估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打麻将。咱今天说的,却是真真正正的麻雀。 咱小时候,九十年代吧,农村的麻雀,多得是铺天盖地。到了傍晚,趁着夕阳西下,麻雀们也集合开会,电线密密麻麻、挤挤搡搡、叽叽喳喳,有的飞起又落下,更多的,是动着小碎步,占着位子不走,远看,还以为电线变粗了。几根电线上都是满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