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穿山甲知识
  • 穿山甲百科
  • 穿山甲资讯

穿山甲 @@@@

穿山甲(拉丁学名:Manis),是对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的统称,共8个物种。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

穿山甲多生活亚热带的落叶森林。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穿山甲野外数量稀少,在中国,禁止私人捕杀和食用。

    最新新闻

台湾3男子公开售卖穿山甲还“代客料理”2016-02-1717:02

2月17日,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新北市动保处日前获报,新店黄昏市场有人公开兜售保育类动物穿山甲,还可“代客料理”,警方循线约谈邱姓男子等3嫌送办;动保处表示,民众迷信穿山甲为高级补品,以为麟片、肉、骨有药效,但并无科学根据,好在这只穿山甲没人买。...详情

相关新闻

    内容来自

    中文学名
    穿山甲
    拉丁学名
    Manis
    别称
    鲮鲤,陵鲤,龙鲤,石鲮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鳞甲目
    穿山甲科
    穿山甲属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
    Pangolin

    目录

    形态特征

    穿山甲体

    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雌体有乳头1对。

    穿山甲是特化物种、视觉基本退化、尤以嗅觉灵敏。穿山甲的肝脏不大,肝解毒功能弱,免疫系统弱,属于单室胃,胃中披着角质膜,胃腺部的黏膜处密布许多呈"S"型的皱襞,借吞食时吞进胃中的小砂石将食物磨碎。穿山甲肠管表面平滑,小肠长。[1-3]

    生活习性

    筑穴

    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边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个5-10厘米深的坑,将粪便排入坑中以后,再用松土覆盖。洞穴的结构也很有讲究,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厘米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筑于背风向阳,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内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弯弯曲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2][5]

    活动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

    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穿山甲的外壳是由被称作角蛋白的有机骨骼结构组成,它大约占穿山甲总体重的20%。当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去咬缩成一团的穿山甲时,穿山甲也会利用肌肉让鳞片进行切割运动,割破敌人的嘴巴,试图吃掉穿山甲的动物会被割成重伤。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蚁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舔食之。[5]

    食性

    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7]

    生长繁殖

    穿山甲是胎生动物,其发情交配时间以4-5月为主,发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便分开,分娩期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个月左右,雄性穿山甲发情持续时间较长,雄性发情期一直发情,不呈现周期性;雌性发情期有2-5个发情周期,发情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后不再发情。雄性发情期到处寻找雌性,发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后分开。穿山甲每年1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年时间可产3胎。

    初生仔穿山甲体重为90-130克,闭眼,无鳞,色浅白色,半月龄开眼;1个月以后增重200-500克,鳞片渐次角化,多为黑褐色;2个月后可随母穿山甲外出觅食;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6个月仔兽体重可达1500-2000克,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2]


      


      

      

      

    栖息分布

    栖息地: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

    分布范围:穿山甲分布在东南亚及非洲的部分国家,不同的穿山甲种类分布国家不同。[7]

    该属物种


      
    拉丁学名中文名分布情况
    1.Manisgigantea大穿山甲

    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

    区域性灭绝:卢旺达

    2.Manistemmincki南非穿山甲

    博茨瓦纳、中非共和国、乍得、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可能灭绝:斯威士兰

    3.Manistricuspis树穿山甲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乌干达、赞比亚 
    4.Manistetradactyla长尾穿山甲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
    5.Maniscrassicaudata印度穿山甲

    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可能灭绝:孟加拉国

    6.Manispentadactyla中华穿山甲不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7.Manisjavanica马来穿山甲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
    8.Manisculionensis菲律宾穿山甲菲律宾

    [8]

    物种现状

    因为穿山甲的鳞片可以作为中药成分,所以被中国人大肆捕杀,再加上栖息地被破坏,使得它们的数量在上个世纪中期至末期紧速锐减。[7]

    保护级别

    列入CITES(《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7]

    8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极危(CR)——2种、濒危(EN)——2种、易危(VU)——4种[8]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

    主要价值

    医药

    性味:味咸;性微寒

    1. 《别录》:微寒

    2. 《药性论》:有大毒

    3. 《滇南本草》:性寒凉,味咸

    归经:入肝、胃经

    1. 《纲目》:入厥阴、阳明经

    2.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厥阴经

    入药部分:穿山甲的鳞甲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1. 《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2. 陶弘景:疗疮癞。

    3. 《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

    4. 《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5. 《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6. 《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7. 《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1]

    艺术

    《葫芦娃》中的穿山甲

    穿山甲放走了蛇蝎二妖,葫芦娃爷爷救了穿山甲,穿山甲又找到了葫芦娃种子,葫芦娃与蛇蝎二妖战斗,穿山甲为救葫芦娃爷爷被蝎子精捏伤扔下山摔死,葫芦娃爷爷也被蝎子精刀插后背踢下山崖,但是葫芦七兄弟最终齐心协力将蛇蝎二妖消灭,正义战胜了邪恶。[9]

    图册来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