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该分类下还没有文章!
科莫多巨蜥(学名Varanuskomodoensis),又名科莫多龙,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凶猛,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
科莫多巨蜥已濒临灭绝,野外仅存不到3000只[1],印度尼西亚已在科莫多岛上建立国家公园,以使科莫多巨蜥的家族壮大[2]。
无亚种分化。
科莫多巨蜥图册
词条视频
科摩多巨蜥是已知
存在的体型最大的蜥蜴,平均体长2至3米。重量:雄性:50—80千克:雌性20—45千克,最高纪录的圈养个体为108千克。
雄性体型较大,但在外型上和雌性几乎没有区别。幼崽皮肤颜色是绿色、黄色和黑色。成年的巨蜥全身呈黑褐色。
它们皮肤粗糙,身上长满了隆起的疙瘩,无鳞片,粗厚的硬皮可让它们在猎蛇时防止被蛇咬伤,有长长的舌头,坚硬的爪子。科莫多巨蜥的尾巴十分有力,粗壮的大尾末端的尾鞭可扫倒敌人,尖爪则可以轻易地将猎物撕成碎片。头上有和耳朵的圆形的开口,头骨是灵活而尖锐,牙齿为锯齿状。它们敏锐的舌头能够像蛇一样起到收集到气味颗粒的作用,可以察觉1000米范围内食物的气息。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下颚前部有巨大的毒腺管,而且口腔滋生大量细菌、病菌,会让被其咬伤的猎物血压降低进而流血不止然后感染而死。[1-2][3]
成年的科莫多巨蜥主要生活在热带草原森林。它们更喜欢开放的,有野草和灌木低洼地区,但也有人在其他地方发现过巨蜥,比如海滩,山顶和干涸的河床。
科莫多巨蜥十分惧怕强烈的阳光,赤道地区正午时分毒辣的阳光使得科莫多巨蜥不得不在阴凉的地方休息。
因为成年的科莫多巨蜥会捕食幼仔,因此年幼的科莫多龙在八个月大前一般会在树上生活,以求得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科莫多巨蜥基本上是“哑巴”,声带很不发达;即使在被激怒时,也仅能听到它发出的“嘶嘶,嘶嘶”的声音。[5]
巨蜥的奔跑速度极快,但巨蜥很少追捕猎物,科莫多巨蜥嗅觉灵敏,会在猎物经过的路上埋伏,时机成熟再发动袭击。猎物临近(距离约1米远)时,它会扑上去,先以暴力把猎物打倒在地,或咬断猎物的后腿,在猎物无法移动后,用利齿撕开猎物的喉部或腹部,猎物因大出血而丧命。此刻,巨蜥便用锯齿状的利齿和强有力的脚爪,把猎物撕成碎块,并迅速吞下大块大块的肉。科学家曾亲眼目睹一条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雌巨蜥,竟然在17分钟内吃完了一头31千克重的野猪。巨蜥的胃像个橡胶皮囊,很容易扩张。成年巨蜥一餐就能吃下高达体重80%的食物,所以,巨蜥在餐前餐后体重相差很大。腐尸是科莫多巨蜥爱吃的食物。[6]
为了对付体型巨大的猎物,他们发展成了自己的生物武器——科摩多龙的唾液中充满了致命的致病细菌,即使是水牛被他们咬上一口也会因为无药可救的感染而死去,这时嗅觉灵敏的科摩多龙就会顺着气味找到受害者的尸体大快朵颐,它们那分叉的舌头就像是雷达的天线,分辨着微风中的气味。空气中极小的气息都会被巨蜥察觉,使他们从中得到七八公里以外存在腐肉的提示。即使猎物逃脱也没关系,科莫多巨蜥的涎水中有多种脓毒性细菌,一旦猎物被咬伤,细菌就会通过伤口进入猎物体内,顺着血液循环迅速传播,很快就引起败血症使猎物行动变缓,72小时内便会身亡。此时的科莫多巨蜥只需跟在猎物身后,等待猎物的死亡。
就科莫多巨蜥口腔内致命细菌这一点,已有科学家做出实验。将一只雌性科莫多巨蜥的头部用现代医学机械进行观察,发现科莫多巨蜥拥有毒腺,此证也成为科莫多巨蜥与毒蛇一样,是利用毒液来攻击猎物,而非致命细菌。但是,目前对科莫多巨蜥的毒液还有待研究。[5]
猎物的香味吸引了四处觅食的巨蜥,它们纷纷前来欲分享猎物。分餐是有规矩的,在一群科莫多巨蜥中,通常年长而且体形较大的优先进食。它们会用强壮的尾巴击打年幼者,使之不能接近食物,然后是顺从者或“亲朋好友”其次,陌生的食客通常被安排在最后就餐。[6]
科莫多巨蜥在猎物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部分科学家认为,它是恐龙的亲戚,也有科学家通过研究科莫多巨蜥来推测恐龙的习性。[2]
一档节目对于科莫多巨蜥捕食的描述:“蜥蜴虎视眈眈的看着猎物,突然蜥蜴快速冲上去把水牛扑倒,仅仅过了一分钟水牛就被咬断喉咙死了,接着蜥蜴开始食用水牛,蜥蜴直接把水牛的腿咬下来,可见蜥蜴的力气是有多大,不过半个小时整只水牛就被啃光了,只剩下一些骨头。”[7]
巨蜥3-5年性成熟,每年七月发情,在5-8月期间交配,雄性巨蜥通过打斗来确定交配者,时常有伤亡发生。胜利的雄性巨蜥会用下巴摩擦雌性的头,刮她的背,若雌性巨蜥对雄性满意,则会反过来摩擦雄性。一般来讲,交配后,雄性会继续留下几天,阻止其他雄性交配。
巨蜥约于9月产卵。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4-6枚卵,每隔2-3天产一次,一窝卵平均有20颗卵,孵卵期为7个月,雌性会将卵产在地底或树穴,保护它们。十岁左右,进入产卵旺期,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八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刚出壳时,小蜥大小如同我们饲养的家鹅。它能活100年。[5]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科莫多巨蜥雌性有时候会孤雌繁殖,即不需要雄性即可繁殖后代。在英国的切斯特郡立动物园在2006年5月期间,一只单独饲养的雌性科莫多龙flora居然发生了孤雌生殖的奇特现象——也算是称得上是孤雌生殖现在在蜥蜴中的最高等的表现。
人们曾为得到科摩多巨蜥坚硬而厚实的皮而将其捕杀,或是将它抓到动物园去展览。使得科莫多巨蜥只剩下不超过3000条,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印尼国家保护动物和自然保护联盟的易危物种。在科莫多岛上的国家公园里,它们已被保护起来。[2]1991年,科摩多国家公园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3]
2006年,昆士兰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斯考特(ScottHocknull)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山洞里发现一些可疑化石,后来证实属于科莫多巨蜥380万年前的祖先。
巨蜥当时体长已经达到3米,和如今成年雄性差不多,当时它们就是食物链顶级的超级杀戮机器,食谱非常广,能在不同环境下捕食各种各样的动物。[9]
印尼政府在1988年建立了科莫多国家公园,1991年科莫多国家公园入选世界遗产 门口被巨蜥吃剩下的牛羊骨架赤裸裸地提醒来访者,这里是巨蜥的地盘 公园中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