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来源:蝌蚪五线谱 北美旅鸽,又称为旅鸽,是一种曾经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著名鸟类。在其鼎盛时期,旅鸽的数量一度多达数十亿只,它不仅曾是北美地区数量最多的鸟...
北美旅鸽(学名:Ectopistesmigratorius),俗称旅鸽,为鸽形目旅鸽属下的一种陆禽。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为近代绝灭鸟类中最为著名的代表。[1]美国拓荒者在荒野里赶着马车行走时遇到的旅鸽群遮住了太阳达几个小时,“旅鸽”的名字由此而来,其英文名中的“passenger”意为“从身边经过的人”。[2]
北美旅鸽主要食用浆果、坚果、种子和无脊椎动物。旅鸽典型群居生活,每群可达1亿只以上。[1]生活在美洲西部山区的斑尾鸽,是旅鸽地理关系最近的种。
曾有多达50亿只的旅鸽生活在美国,它们结群飞行时最大的鸟群覆盖面积宽达1.6公里,长达500公里,需要花上数天的时间才能穿过一个地区。由于被不断猎杀,[3]以及禽类中的鸡新城疫,外加其一次仅产一枚卵,旅鸽数量逐步减少,直至1914年9月1日彻底灭绝。[3]
雌雄区别:雌性,胸脯绯红色,头灰绿色,翅膀红褐色,眼睛红色;雄性,翅膀灰绿色。[2]
栖群:北美旅鸽是一种社会性鸟类,成群结队栖息在森林中,集中成面积多达数百平方千米的集群,在一棵树上往往会有一百个旅鸽巢。[2]
栖境:北美旅鸽是一种北美大陆独有的候鸟,它们生活在落基山脉东部的森林地带,到了冬季会飞到南方的温暖地带过冬。[5]
食性:主要以时令作物、植物果实(如橡子、栗子)和小昆虫为食。[5]
迁徙:在迁徙的时候,由旅鸽组成的鸟群,其覆盖范围可以达到1.6千米宽,500千米长。[2]
卵生,繁殖期为3-9月。结群营巢于树上,巢用细枝构成。每窝产卵1枚。孵化期为12~13天。它的寿命可达30年。[4]
北美旅鸽曾经发现于加拿大及美国中东部的森林,偶尔北美旅鸽
会向南到墨西哥和古巴。(2)17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没多久,旅鸽因为肉味鲜美,成为这些开拓者的食物,旅鸽的噩梦开始。[5]
(3)1800年到1870年间,旅鸽的数量以比较缓慢的速度下降,但当旅鸽的肉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后,大规模的商业捕杀开始。
(4)1805年的纽约,一对旅鸽卖两美分,旅鸽肉由火车从美国西部运来。18世纪和19世纪美国的穷人往往除了旅鸽见不到其他的肉食。[2]
(5)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鸟类观察组织发现旅鸽的数量下降的速度太快,他们决定想办法保护旅鸽。[5]
(6)1850年之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旅鸽的数量在减少,但是美国内战之后铁路和电报的发展让劳动人口大量增加,更推动了旅鸽的需求。[2]
(7)1857年,一些学者向俄亥俄州立法会议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保护旅鸽。但是立法会的专项委员会以“旅鸽数量庞大,栖息地四处都是,觅食地宽敞开阔”为由,拒绝立法保护旅鸽。
(8)1870年到1890年之间,旅鸽的数量直线下降。
(9)19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战争结束后,鸟类学者已经很难发现大片的旅鸽群,各地发现野生旅鸽的记录也越来越少。[5]
(10)1878年,在密歇根州的派托斯基,每天有5万只旅鸽被杀死,这种情况持续了5个月。[2]
(11)19世纪8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查尔斯·惠特曼教授从野外抢救回来几只旅鸽,尝试人工饲养和繁殖,但是经过几代后,鸽子的数量越来越少。[5]
(12)1896年,大约25万只的一群旅鸽被猎杀,这是人们所知的最后一个大旅鸽群。
(13)1897年,密歇根州终于立法,在10年的时间里禁猎旅鸽。
(14)19世纪90年代中期,旅鸽已经非常少见了。之后,旅鸽的野外记录几乎没有。[2]
(15)1898年,芝加哥大学的惠特曼教授将仅有的几只旅鸽赠给辛辛那提动物园,希望能通过动物园专业人员的饲养,保留下这个珍贵的物种。[5]
(16)19世纪末,动物保护主义者开始呼吁保护旅鸽,在密歇根州通过立法,在旅鸽筑巢地两英里范围内不许使用捕鸟网,但这项法律没有被严格执行。[2]
(17)1900年3月22日,在俄亥俄州派克县的郊外林地里,一位14岁的少年猎人用自己的气枪打下了一只野生旅鸽,这是至今为止最后一例野生旅鸽的记录。
(18)最后剩下的一对旅鸽在留下一个幼雏和几个未孵化出来的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给它们的幼雏起了一个名字叫“玛莎”,[5]名字来自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妻子玛莎·华盛顿。[2]
(19)1910年,所有人工饲养的旅鸽陆续死去,只剩下“玛莎”独自活在世上。
(20)1914年9月1日中午,管理员来到玛莎的鸽舍进行检查,看到玛莎蹲在屋顶,一动不动地看着外面的天空。管理员清理完鸽舍后离开,过了大约1个小时,管理员再次来到玛莎的鸽舍时,发现玛莎已经倒在了笼子里,永远地停止了呼吸。[5]玛莎的尸体被送给拥有140家博物馆的史密森学会,被制作成一具剥制标本保留,但不做公开展示。[2]
(21)1947年5月11日,美国在威斯康星州立怀厄卢辛公园为旅鸽立碑,谨以为念。[7]
拥有先进技术的人类占据了美洲,拓荒者砍伐森林造成旅鸽失去栖息地是旅鸽灭绝的原因,但更加直观的原因是旅鸽被大量猎杀。[2]拓荒者需要更多的食物,除砍伐森林外,他们开垦土地作为农场,而且建立起各种商业贸易集市。旅鸽因为肉味鲜美,成为农贸市场上抢手的商品。[5]
为了猎杀旅鸽,捕猎者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一种方法是缝上一只旅鸽的眼皮,让它不能看见东西。然后把它的双脚栓在一根长杆的顶端,猎手把长杆升到一两米的高度,然后甩下去,于是旅鸽做出降落的动作扑打翅膀。这个动作吸引了鸟群中的其他旅鸽。它们可能以为地上有什么吃的东西,于是很多旅鸽降下来,掉进罗网。[2]
另一种方式是用枪射击。鸟类画家奥杜邦如此描写在一个旅鸽栖息地发生的大规模枪杀:“大猎杀之后,这里已经看不到什么活的旅鸽了。很多人骑着马,赶着大车,带着枪支弹药,在周围安营扎寨。两个从罗斯威尔走了几百英里赶来的农夫,驱赶他们的几百头猪来吃这些被猎杀的旅鸽。四处都是给死旅鸽拔毛的人,拔完毛就把旅鸽肉用盐腌起来。”[2]
旅鸽的集群习性让它们成为猎杀的绝佳目标,而旅鸽“用数量求生存”的策略又进一步刺激了人类从中攫取肉食的欲望。捕猎者通常会在旅鸽群栖息的地方竖起一张张捕猎网,一旦旅鸽不小心撞到那些网,便很难逃脱。用这种方法一次就可以捕捉大量旅鸽,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北美森林里到处都是这种捕猎网。旅鸽的数量一天天减少,[5]当旅鸽的数量减少到一个临界点以下时,旅鸽“用数量求生存”的策略便失效了,不善于躲避敌害的旅鸽被分批消灭,就像小冰块很快在太阳底下消失。[2]
抱歉,您访问的网站页面不存在!